怎样吸引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扎根长高”

来源:证券日报

2023-08-24 07:53:07

活跃资本市场,需要市场中的存量资金动起来,需要更多的增量资金有序入场。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在证监会近日确定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强调“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方面,重点是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并提出六条具体措施。在壮大和优化机构投资者力量方面,证监会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虽然机构投资者不是天然的中长期投资者,但在中长期资金构成中,机构资金显然是中坚力量。基于这一逻辑,壮大和优化机构投资者力量,需要重点考量三个问题。


(资料图片)

首先,中长期资金要能够“引得进”。

现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种类已经实现多元化,且内外资机构都有入口。这些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资金有的天然属于长期资金,但也有短中期结合操作、流动性较强的资金。引进长期资金,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降费让利。

现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保险资金为例进行探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6.8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只有12.91%。此前的阶段性高点为2020年的13.76%——当年12月9日,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规定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可见,保险资金入市的空间是有的。

笔者认为,让长期资金主动增加权益类资产占比,考验的是资本市场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温度、湿度都合适,就会有长期资金来落地生根。希望部际协调工作加快一点,促进险资等长期资金扩大入市规模。

其次,中长期资金要能够“留得住”。

引入中长期资金的目的是要让这些资金“扎根”市场,与投资标的共同促进、共同成长,而不是做摘桃子的机会主义者。

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全市场缺乏长期投资理念,同时,激励长期投资的政策环境也有不足。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以长期投资业绩为导向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形成种桃子者先摘、多摘桃子的市场氛围。

第三,中长期资金要能够“用得好”。

中长期资金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交易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为中长期资金做出更多制度性安排。需要统筹考虑打通各类投资品种之间的藩篱,提升投资便利,推出能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创新产品,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优化监管流程增强交易的畅通性,以及健全完善税收、会计等需要横向协同的配套制度机制。总之,监管部门要千方百计从活跃市场、便利长期资金的角度出发,为这些中长期资金能够“用得好”“用得恰到好处”创造条件。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构建活跃资本市场新生态的当下,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胸怀。

关键词:

怎样吸引中长期资金进入股市“扎根长高”

需要市场中的存量资金动起来,需要更多的增量资金有序入场。正所谓“流[详细]
2023-08-24

火龙果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_火龙果种植方法

火龙果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爬墙种植,也可以搭棚种植,但以柱式栽培[详细]
2023-08-24

央行单日逆回购投放创3月份以来新高 业界预计资金面平稳跨月无虞

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10亿元7[详细]
2023-08-24

滕州市龙泉街道金河湾社区开展趣味活动增进邻里感情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邻里、亲子关系,近日,滕州市龙泉街[详细]
2023-08-23

警惕!日媒:岸田政府表态,声称只要满足条件日本可以出口杀伤性武器

【环球网报道】据日本广播公司(NHK)23日报道,在当天举行的一次会议[详细]
2023-08-23

投资者服务中心顺利完成500场股东大会专项行权

据投服中心23日消息,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在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召开季[详细]
2023-08-23

张静初王耀庆合演的是什么剧名 张静初王耀庆对浪漫过敏 基本情况讲解

1、张静初王耀庆合演的是什么剧名2、张静初王耀庆对浪漫过敏3、以上就[详细]
2023-08-23

广州供电局员工遭妻子举报行贿30万入职!官方回应!

近日微信群流传着一张聊天截图疑似一女子炫富相关话题随之登上热搜榜8[详细]
2023-08-23

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铁的应用有哪六个

1、电磁起重机。电磁铁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最直接的应用就是电磁起重[详细]
2023-08-23

建德洋溪:举办“绘亚运 添光彩”主题绘画活动

近日,浙江建德洋溪街道在洋安社区举办了一场以“绘亚运添光彩”为主题[详细]
2023-08-23
版权所有: 京津冀制冷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22245号-12
联系邮箱:434 922 62 @qq.com